-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严监管下不良贷款上升 资产质量管理仍面临较大压力
来源: 金融时报 2018-06-22 10:57本报记者 周萃
银保监会最新公布的银行业运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相较一季度末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出现一定幅度回升。
而银保监会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5%,不良贷款余额为1.77万亿元。两个月时间内,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0.1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增加1300亿元。
业内专家认为,不良贷款出现较大程度“双升”,与不良贷款认定标准趋严密切相关。近期,由于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督促力度和不良违规出表的打击力度,加快了不良贷款的真实暴露。
不良贷款认定标准趋严
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去年以来,监管机构就一直强调,银行业应利用当前拨备较充足的有利条件,做实贷款分类,真实反映信用风险,消除未来风险隐患。
近期,有消息称,监管层已要求各银行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计入不良贷款,属于银保监会直管的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要求在6月30日之前,将全部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计入不良贷款; 属于地方银监局管理的地方法人银行则获得一定的缓冲期限,按各地实际情况,有些地方银行甚至可以延期到明年达标。
记者了解到,关于逾期90天以上贷款计入不良贷款的问题,现在大部分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实际上都在按此要求操作的。
根据原银监会制定的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银行贷款划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指引》要求将逾期(含展期后)超过一定期限、其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的贷款列入次级类。不过,《指引》对于“一定期限”并没有具体量化的规定。
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银行按照行业经验,将这一期限定在了90天。有些大型银行的执行标准甚至更为严格,如果贷款抵(质)押品不够充分,逾期60天的贷款就会被纳入不良贷款。
业内专家认为,5月份不良贷款余额规模的增长,主要是由于不良贷款认定标准的趋严所致,之前纳入正常类、关注类的贷款现在被计为不良贷款,加速了存量不良贷款的暴露。但这只是对显性不良贷款的进一步确认,并不意味着行业资产质量的恶化。
有效遏制风险隐患
“5月份的不良率上升,还和银行核销节奏有关,数据显示银行的不良和拨备余额在同步上升,拨贷比也较3月底有大幅提升。因此,随着季末银行核销的完成,到6月底时不良率应该可以回落到1.7%至1.8%的正常水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许文兵认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5月份不良“双升”存在技术性因素,不良贷款一般都是在季度末或者是在半年度的时候处置一批,所以5月份的不良指标可能会高一点。但到6月底或到年底,如果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进度的话,不良贷款率就有可能会下降。
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前5个月实现净利润8555亿元,平均资产利润率1.1%,资本利润率14%。盈利能力的改善,也有利于稳定贷款质量,提升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
业内专家认为,对于5月份不良上升,总体来看,应紧密关注但不必过分担忧,在当前银行利润持续改善、拨备仍较为充足的情况下,不良贷款上升、信用风险暴露都是银行业进一步规范发展的表现,也是银行业不断提升防控风险能力的客观要求。
来自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目前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已由高峰期的近120%降至100%以内。同时,银行业综合运用坏账核销、现金清收和批量转让等手段,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17年以来共处置不良贷款1.9万亿元。总体来看,由于加强了清理规范力度,及早介入干预,金融风险隐患已经得到有效遏制。
资产质量管理仍面临较大压力
随着去产能、去杠杆的进一步推进,部分地区和行业的风险将逐步暴露,部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会增大,信用风险会上升,银行业资产质量管理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近阶段金融去通道、降杠杆政策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这些政策有助于释放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但短期内会使部分本身经营存在问题的企业的风险加快暴露。”许文兵表示。
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今年发布的《中国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从中长期来看,目前不良贷款率可能只是一次阶段性下探。《报告》还显示,有四成受访者认为其所在地区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真实不良贷款率可能达到3%至5%。
“下一阶段,不良贷款的形势依旧非常严峻。从区域上来看,此前江浙一带、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不良资产比较多,目前不良贷款出现向‘北上’和‘西进’蔓延的趋势,比如北上山东和东三省、西进中西部地区。从行业领域来看,随着房地产调控的不断收紧,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资产压力会加大,一些中小型房地产公司的不良贷款也会加速暴露。”董希淼表示。
当前银行表外业务正在向表内转移,由于并非所有的表外业务都能实现顺利转表,董希淼提示,应警惕转表过程中不良贷款的产生。
面对依旧严峻的形势,商业银行应继续采取多种措施严控金融风险。一方面,要尽量减少不良贷款新增,特别是针对房地产贷款、地方政府债务和互联网金融等系统性风险隐患较大的领域,应设定审慎监控指标,开展压力测试,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努力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在经济上行期,商业银行应加大拨备和准备金计提力度,多渠道补充资本金,不断提升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
[责任编辑:CX真]
- 监管细则落地任重 8家银行资管子公司筹建道远 (2018-06-22)
- 监管部门出手稳定股市补齐监管短板 (2018-06-21)
- 壳资源炒作风再起 监管出招围堵网贷空壳 (2018-06-20)
- 百万医疗险存经营风险 监管出手规范销售理赔 (2018-06-20)
- 复星收购汽车零部件企业FFT 交易有待监管部门批准 (2018-06-20)
- 监管约束商业银行违规吸存等行为 难现拉存款冲时点 (2018-06-19)
- 地方AMC迎首例“解散”诉请背后:监管缺位与转型之考 (2018-06-19)
- 交易所加强期权市场监管力度 因ETF交易违规受罚屡现 (2018-06-19)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