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银行理财委外几乎陷入停滞 债券委外整体规模下滑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6-08 11:18银行理财委外陷入停滞 债券委外规模下滑
本报记者 杨晓宴 上海报道
2016年红红火火的银行“委外”,在经历了市场波动和政策规范后,2018年几乎陷入停滞。
多名受访的银行资管人士表示,今年债券委外投资只减不增,权益类投资也没有新的投放计划,仍在等待资管监管细则出台。
亦有受托债券投资的私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记者表示,今年其公司委外到期赎回和继续投资大约各占一半,最大的变化在于,银行开始要求管理人提供单日净值,以推动银行理财产品端的净值化。
银行处于观望状态
“需要等银行理财新规落地,才能安心发新产品,现在基本都停着在观望。”某股份行资管部人士表示。类似看法在银行资管圈十分普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今年部分银行有计划推出一些指数型产品,并在这方面增加了人员投入,但仍处于了解和准备阶段,较少“真金白银”的投入。
银行的观望状态,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老产品结束有压力。根据多名银行资管人士反馈,监管非正式要求银行存量不合规产品(包括没有净值化的)每年压降三分之一规模。实际操作中,老产品投资的资产到期后,不能再投资新资产。
一位城商行资管部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述老产品不能投资新资产的要求几乎令其投资端“寸步难行”。“比如我的产品现在持有A债券,有行情,想卖掉再买B债券,那B债券算新资产么?不能买的话,只能持有到期,但兑付收益这块可能存在压力。”不过,他同时透露,目前该行委外仍在正常交易,规模只减不增。
观望的另一方面压力,来自新的产品究竟怎么设计,怎么发行,系统如何改造升级,市场接受程度如何。
上述城商行资管部高管坦言,对于中小银行,系统改造少则几个月,多则可能跨年。据他透露,目前该行正在使用的是一家股份行开发的系统,还是基于预期收益率产品的基础。若新系统采用外部开发,需要一定时间磨合,短时间内一定发不出净值型产品。
债券委外规模收缩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调研,今年银行债券委外出现了不同程度收缩,但具体规模难以统计。事实上,也有银行的整体理财规模出现了下降。
以某华北股份行为例,据其资管部人士透露,目前该行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债券投资几乎都由本行“操刀”。
据一名华东股份行资管部人士的说法,债券委外规模收缩有多重原因:一是外部券商或基金管理人的业绩不尽如人意;二是资管新规明确了债券投资杠杆率、嵌套等问题,通过债券委外做高收益的动力被消除,且出于合规要求,一些银行为应对监管检查或自查后进行了主动调整。
在股票投资方面,目前银行只能依赖外部管理人。但有两名股份行资管部高管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有计划内部培养自身的投研团队,培养银行内部的权益投资经理。至于如何配套激励机制,上述两位人士均坦言“与基金券商不可比,还需探索。”
委外业务自2015年兴起,大背景是银行理财的预期收益率模式,即银行兑付给客户固定收益,因此银行委外也要求外部管理人提供固定收益;即使最终收益不达预期,不少非银管理人也会通过各种形式辅助银行“躲过”风险暴露。
随着资管新规要求所有资管产品净值化,银行在新的委外业务中,也开始明确要求管理人提供净值化管理。
“公募当然没什么影响,主要是私募基金和券商资管计划,之前大部分券商集合产品用的也都是成本摊余法,和银行理财其实差不多。现在双方的系统都需要改,涉及的工作量很大,而且波动方面也还需要磨合。”某券商资管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CX真]
- 战略配售基金下周开售 多家银行代销任务定为300亿元 (2018-06-07)
- 5月债券基金整体业绩告负 避险情绪蔓延发行热潮急速降温 (2018-06-07)
- 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占比持续降低 (2018-06-06)
- 银行系险企转型路漫漫 银保渠道代销占比居高不下 (2018-06-06)
- 上海银行解禁在即 15家银行破净保价措施暂未奏效 (2018-06-06)
- 金融机构再融资图谱:前五月交行等5银行募集1485亿 (2018-06-06)
- 独角兽公募基金下周发售 六家银行代销已有具体分工 (2018-06-06)
- 民生银行启动零售银行品牌主题日活动 (2018-06-05)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