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银行 > 业内资讯 > 正文

中银协秘书长:弱托管和无托管资管产品规模近百万亿

来源: 证券日报  2018-08-01 10:54

记者 毛宇舟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达141.5万亿元,较前一年增长16.06%;投资组合达19.64万个,较前一年增长24.04%;年末国内存托比达83.6%,托管系数已达57.57%。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指出,托管机制使得投资资产的所有权、管理权与保管权三权分立,托管人接受管理人和投资人双重委托,通过核算估值、与管理人建立对账与信息披露机制,助力资管行业稳健发展,未来,要以风险防控为第一要务,加快托管服务从基础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

而今年资管新规与配套细则的发布也对托管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黄润中认为,资管新规为托管全面嵌入各类资管产品、切实发挥第三方独立监督职责提供了政策依据。目前弱托管和无托管模式下的资管产品规模近百万亿元,贯彻资管新规,要求资管产品从无托管走向有托管、从弱托管走向强托管,将促使百万亿级的资管产品转为“强托管”模式。

我国托管业务起始于1998年,到今年恰好二十个年头,服务的客户已由最初的基金管理公司扩展到目前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养老金公司、企业年金、境外资管机构、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等社会方方面面。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回顾了基金业发展过程中,托管业务作出的贡献,她表示,20年前大部分人对于基金都很陌生,是托管制度给了投资人信心,托管银行所做资产保全的角色对于公募基金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黄毅表示,投资人、管理人和托管人构成了托管机制的“铁三角”,通过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托管业务是空手出门,抱财回家,以前一些银行不重视,现在大家都重视了,那么银行就需要打造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服务”。

《报告》显示,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金融科技进行托管产品研发,形成领先的托管技术和产品优势,提升核心能力。建设集信息交互、业务处理、增值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托管服务平台,打造综合、高效、精准的专业服务能力,提供规模化、批量化、集约化和数据化的托管服务,借用数据科学、行为分析等手段深层次挖掘托管客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和差异化风险定价,并提供增值创新服务,助推托管机构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托管运营商转型。

数据显示,2017年,银行业托管产品规模中,排名前四的为银行理财托管、信托财产托管、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托管和保险资金托管,分别占比21.1%,14.4%,13.1%,12.4%。收入结构中,证券投资基金托管占比达到了20.75%,银行理财托管收入占比达到了19.36%。

《报告》指出,托管机制在宏观及微观层面上的推广应用,对于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显著。在宏观层面上,托管人可协助监管机构实现穿透式监管,搭建资管行业征信评价体系,监督资产管理人投资行为,促进整个资本市场规范化运作;在微观层面上,托管机制作为一种受托职责,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依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对资产管理人的经营行为进行独立第三方监督,安全保管客户资产,充分披露资管产品信息,有效保护投资人利益,提升社会信用水平,促进资产管理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认为,托管机制已经成为基金行业发展的安全基石,托管人承担受托安全保管财产职责,投资者按照其所持基金份额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同根共荣。她呼吁,托管人未来能够继续勤勉尽责,为资产管理行业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CX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