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MLF担保品扩容不是放水 结构性货币政策维稳去杠杆
来源: 证券时报 2018-06-04 14:01证券时报 孙璐璐
近期央行推出了关于MLF(中期借贷便利)的新政策,将MLF担保品范围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将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纳入担保品范围。这无疑是对近期债市频繁出现的民企违约事件的一个积极回应,意在为代表多数评级在AA级以上的民企信用债增信,纾解市场因接连违约而产生的恐慌性情绪。
但记者发现,针对MLF担保品扩容一事,市场还是存在误读,认为这又是一轮“大放水”,由于担保品中的公司信用债评级范围从AAA级扩大至AA级,甚至有人夸张地认为这一招“比当年美联储量化宽松(QE)还要凶猛”。
实际上,这种担忧实属多虑。一方面,MLF只是央行投放流动性的工具之一,而非唯一工具,更何况从4月进行的定向降准置换到期MLF的政策举措看,未来一段时间内,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适当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将是货币政策考量,那么用定向降准替换到期MLF仍可期,MLF余额规模会逐步控制,即便扩大了担保品范围也不会对新增规模产生太大影响。另一方面,此次担保品扩容的范围仍比较“节制”、有针对性,担保品范围主要向小微、绿色、“三农”倾斜,契合的是“三大攻坚战”政策目标,这说明此政策仍是结构性政策,而非总量放松的政策。
作为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目标,去杠杆正驶进深水区,从紧融资环境下的负面影响正在显现,而这一影响或许是绝大多数人始料未及的。去杠杆的初衷主要是为了降低国企和地方政府的杠杆率,但行进中却发现首当其冲的竟是民企等中小企业,这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民企自身经营出现问题,如前期激进扩张导致在当前严监管环境下再融资出现困境,发生流动性危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市场仍对国企抱有刚兑信仰,而对民企存有天生的不信任,在融资条件趋紧的环境下产生逆向选择。
如何避免在总量去杠杆的进程中对结构性杠杆有的放矢,成为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越来越大的挑战。去杠杆必然会伴随着违约的发生,这是市场出清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面对违约的出现和因此而产生的市场非议,政策制定者要保持定力,坚定去杠杆的大方向不变。同时,也要及时做好应对预案,控制好杠杆的有序出清。可以看到,不论是此前的定向降准,还是此次的MLF担保品扩容,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均呈现结构性特征,即货币政策不再聚焦在狭义的流动性投放,而是通过结构性的信贷政策鼓励金融资源向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倾斜,这就是在控制总量投放的情况下的结构性优化。但仅靠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整远远不够,推动国企和地方政府有效去杠杆,除了继续保持金融严监管,严控金融资源继续“输血”低效领域外,还要通过加快国企改革、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等手段破除预算软约束。
对市场来说,也要摒弃一出现市场动荡就呼吁央行“放水”的懒人思维,惯性地认为“放水”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在严监管的环境下,影子银行的收缩就是开弓之箭,即便有货币政策的总量刺激也无法扭转从紧的融资环境。不过,在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基调不变的情况下,本月适逢年中流动性“大考”以及巨量MLF到期,央行仍有很大概率继续推出定向降准置换到期MLF,但这并不意味着流动性放松,而仍是维持银行体系资金稳定、加码经济薄弱环节支持力度的结构性政策调整。
[责任编辑:CX真]
- 经参:我国货币政策有可能向降准+MLF+加息方式转变 (2018-06-04)
- MLF扩容不改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2018-06-04)
- 兴业银行鲁政委:国企降杠杆 私企加杠杆 (2018-05-29)
- 规模过大杠杆率过高 央企参与PPP项目面临两大风险 (2018-05-28)
- 期货配资灰色江湖:10倍杠杆诱惑 合同暗藏"坑人"条款 (2018-05-28)
- 规模过大杠杆率过高 央企参与PPP项目面临两大风险 (2018-05-28)
- 负债率攀高 大型房企着手主动去杠杆 (2018-05-25)
- 财政部等三部门强调:严守防控农业信贷担保风险底线 (2018-05-25)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