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银行 > 业内资讯 > 正文

解读刘鹤四个“的”:全覆盖监管机制构建正衔枚疾进

来源: 金融时报  2018-05-18 11:33

徐绍峰

来源:金融时报

这是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日前,在全国政协召开的“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专题协商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说:“要建立良好的行为制约、心理引导和全覆盖的监管机制,使全社会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段值得细细回味的话,信息量很大。

先看看,这段话是针对谁说的。

刘鹤是在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专题协商会上就“系统性金融风险”说的这番话。既然强调的是“使全社会都懂得”,毫无疑问,针对的当然是全社会所有人。

不过,刘鹤在讲话中用了四个“的”,指出从业的一些基本准则:一是“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强调不要空手套白狼;不要费尽心机非法集资或者集资诈骗;不要绞尽脑汁,从银行套取贷款,不要以赌博心理,将杠杆加到无法承受的地步。二是“借钱是要还的”,要讲诚信,强调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果借钱还不了,那就不要借钱,更不要变着戏法、巧立名目去借钱。三是“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强调投资要买者自负,既想获取高回报,又不愿承受任何风险,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四是“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强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出来混迟早要还,既想非法获取好处和利益、又不想付出任何代价,在当今社会做不到。

一言以蔽之,这些道理,全社会所有人都应当懂,都应当作为从业准则和行为规范,时刻约束自己。

再看看,这段话透露了什么。

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会议上,刘鹤专门强调“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说明目前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容易引发风险的乱象:有些胆大妄为者,做生意没有本钱,或者没用本钱;有些地方部门或者企业、个人,借钱不还,做老赖,玩失踪,搞失联;有些投资者没有风险意识,只想着高回报,不担心有风险,风险意识薄弱;还有一些做了坏事的人,增加了金融风险,目前还没有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面对如此状况,应怎么办?除了行为制约、心理引导,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全覆盖的监管机制”。而从现已出台的政策看,全覆盖监管机制的构建正衔枚疾进。

针对“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比如,中国银保监会等四部门日前已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民间借贷中,出借人的资金必须是其合法收入的自有资金,禁止吸收或变相吸收他人资金用于借贷”等。

针对“借钱是要还的”,比如,在年初《关于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发布后,财政部于5月8日又发布了重要配套文件——《关于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一脉相承,强调地方政府在加强债务管理、科学使用债券工具解决地方债务和隐性债务等问题的基础上,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对地方政府债券的“产品策略”提出了调整建议。同时,人民法院也明确12种行为属于“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可追究“老赖”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

针对“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比如,今年4月27日,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坚决打破刚兑”等。

针对“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在年初召开的国务院党组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强调,要“严惩金融领域腐败。坚决打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等。

最后看看,这段话预示着什么。

“要建立良好的行为制约、心理引导和全覆盖的监管机制”,这便是下一步政策的方向。毫无疑问,下一步不仅要让“老赖”寸步难行,建立良好的行为制约;也要对大众投资者进行心理引导,告诉他们投资有风险;更要实施全覆盖的监管机制,把监管之网织得更密,把监管措施实施得更严,让这张天网对金融业所有领域,实施无死角、全方位的覆盖。

虽然是简短的一段话,但其却告诉人们,今后再想玩庞氏骗局不行了,想赖账没门了,想没风险获取高收益难了,想不付出代价做漏网之鱼不可能了。大环境变了,微观生态变了,至于你变不变,就看你还想不想生存。

[责任编辑:CX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