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正文
- 我要评论(0)
上市银行业绩上演“复苏者”联盟 26家豪赚1.4万亿
来源: 投资者报 2018-05-14 15:06上市银行复苏 亮眼成绩单昭示正在迎来“好日子”
■ 在经历了过去几年增速放缓、不良高企的尴尬之后,银行业迎来业绩大回暖。《投资者报》用数据把脉26家上市银行业绩,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 2017年,26家上市银行合计营收38782亿元,同比增长2.7%;净利润合计13949亿元,同比增长4.91%。同时,各家上市银行均实现净利润正增长
■ 在监管压缩同业规模的背景下,零售资产平均收益高于对公资产,多数上市银行将零售业务作为侧重点,而信用卡更是消费金融“跑马圈地”的急先锋
■ 高达23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比降低。随着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上市银行拨备压力减缓并反哺利润增速
《投资者报》记者 闫军
一波亮眼的成绩单,昭示着商业银行正在迎来“好日子”。
截至目前,26家A股上市银行已经悉数披露年报。从赚钱能力来看,整体营收与净利润增幅均有回升。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6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8782亿元,同比增长2.7%,同比增加近两个百分点;净利润合计13949亿元,同比增长4.91%,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各家上市银行均实现正增长。
此前让银行头痛的不良贷款指标同样有所改善,除了浦发、华夏和民生以外,其余23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同比降低。
可以看出,上市银行正在走出2016年的低谷。向来是A股赚钱超级英雄的银行在2017年上演“复苏者”联盟,各自在优势业务中开花结果:五大行息差企稳,犹如一支坚定不移的“美队”,是联盟的灵魂;股份制银行突击零售转型,玩转科技,堪称最受欢迎的“钢铁侠”;城商行深耕本地,是护卫阿斯加德的“雷神”。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息差回升及拨备反哺利润,预计2018年上市银行整体业绩将继续向好。
26家上市银行豪赚1.4万亿
去年,A股上市银行一扫前几年阴霾,共计实现净利润近1.4万亿元。城商行、农商行次新股一马当先,净利润增幅喜人;股份制银行早期布局零售业务进入收获期;国有大行息差回稳,增幅同样不俗。
具体来看,营业收入方面,2017年共有11家上市银行营收超过1000亿元。其中,工商银行以7265亿元位列第一,持续保持“宇宙大行”荣光;招商银行、北京银行和常熟银行分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营业收入的首位。净利润方面,工商银行以2861亿元排名第一,四大国有行均超过千亿元;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净利润规模超过500亿元。
近两年,城商行、农商行成为上市银行营收、净利润增速的主力军。数据显示,贵阳银行、成都银行、吴江银行、无锡银行和常熟银行营收突破10%;11家城商行和农商行净利润增幅超过10%,其中,迎来上市后首份年报的成都银行最为惊艳,净利润增幅超过五成。
对于业绩向好的原因,成都银行相关负责人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主要受益于存款支撑下的规模增长、投资结构的配置优化,随着资产质量逐步改善,成都银行信贷成本也有所下降。
“2017年非利息收入占比由上年的12.9%提升至22.7%。本行着力优化并改善收入结构,受益于非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投资的增长,2017年非利息收入占比实现较快提升。”成都银行方面表示,收入结构显著改善对该行业绩增长功不可没。
净利润增幅超过20%的常熟银行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该行全年盈利高增的主要贡献来自于规模增长和拨备计提压力下降。截至2017年末,该行资产总额1458亿元,同比增幅12%。同时,在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之下,拨备计提压力转降,拨备压力减缓,拨备反哺利润使得利润增速提升。
国泰君安银行研究团队认为,去年以来,银行业资产质量全面企稳改善,预计2018年国有行、股份行和城商行拨备反哺利润贡献进一步提升。不过逻辑不同,城商行是因为目前拨备安全垫最厚,且资产质量边际改善;国有行和股份行则受益于新准则实施及拨备监管要求下降的双重作用,使得安全垫增厚。
“随着金融监管全面收紧,金融机构回归‘以净资本约束为核心’的时代,缺乏资本实力的机构从事金融业务所受限制越来越多,未来出清的市场将被资本雄厚的银行业填补,银行业绩持续回暖可期。”小小金融CEO刘小峰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在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利率市场化全面实现的客观环境下,银行业盈利依然稳定增长实属不易。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利润总量不仅保持全球领先水平,而且通过股权增值、分红、税收等形式,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五大行同期披露了今年的分红计划,派现合计高达2895亿元,以回报投资者。
记者注意到,股份制银行营收不理想,同比减少0.65%。首当其冲的是兴业银行(-10.88%)和民生银行(-7.04%),此外,还有中国银行、南京银行等6家银行去年收入有所下降。记者了解到,利息收入减少、同业业务压缩是多数银行收入下降的共性。
零售业务备受推崇
在今年的上市银行业绩发布会上,“零售贡献”几乎成为各家银行高管必提的关键词。与此前股份制银行偏爱零售业务不同,2017年从国有大行到城商行,各家银行均将零售业务转型作为净利润的重要增长点,零售成为银行争夺的主战场。
国有大行方面,建行零售业务的增长速度居行业之首。数据显示,该行2017年个人银行业务利润总额占比达到46%,同比提高2.16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末,该行个人贷款和垫款为5.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8555亿元,增幅近20%。其中,建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4.21万亿元,较上年新增6274亿元,增幅17.5%。据了解,建行已将零售业务作为优先战略推进。
此外,工行也积极推进“大零售”战略,利润贡献度显著提高,零售营收同比增长超过7%,零售税前利润同比增长近5%;零售贷款同比增长近18%,零售存款同比增长近3%。
向来在零售业务上表现优秀的股份制银行更是当仁不让,最早发力该领域的招行2017年净利润已经逼近交行,零售业务的贡献不容小觑。数据显示,该行2017年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为476亿元,同比增长8%,占业务条线税前利润的56%;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为1062亿元,同口径比2016年增长8%,占营业收入的51%。
平安银行紧随其后,2017年零售业务营业收入为467亿元,同比增长42%,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为44%;零售业务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68%,在全行净利润中占比为68%。综合来看,零售对平安的净利润贡献将近七成。
此外,一直以来,以对公业务见长的浦发银行也加大了零售业务比重。该行相关负责人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自2017年以来,浦发银行零售业务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占比已经创下新高,成为三大业务板块中第一大收入来源。2018年,浦发银行将借助数字化手段,进一步优化业务、客户等结构,推进零售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城商行与农商行同样在加速向零售业务转型的力度。江苏银行方面表示,去年该行零售业务利润总额39亿元,同比增长六成,零售业务营业利润占比达到28%,同比提升10.23个百分点。此外,零售存款在总存款中占比达21%,零售贷款增幅近四成。
对于各家银行纷纷增加零售业务占比,常熟银行向记者表示,随着经济结构展开深层次调整、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推进、直接融资比例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在争夺优质对公信贷资源上的竞争愈发激烈,银行对公业务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受到双重压缩,银行业向轻资本运营转型逐渐成为共识。
“零售业务由于具有风险分散、利润稳定、逆周期性强的特点,成为银行转型布局的重点。”常熟银行方面表示,该行未来也将以零售业务转型为契机,在金融科技浪潮之下,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实施零售战略转型提供支持。
刘小峰告诉记者,对资金敏感的银行,要根据资金成本的变化适度调整资产结构。在资金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银行向零售转型,主要是零售信贷产品的定价普遍高于公司贷款,可对冲资金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影响。
信用卡扛起消费金融大旗
消费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消费金融的发展突飞猛进。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16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实现70倍爆发式增长。在各家银行消费金融战争厮杀中,信用卡成为出击的主要武器。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近6亿张,同比增长26%(2016年增长8%),2017年新增发卡量1.23亿张,人均持有信用卡0.39张,同比增长26%(2016年增长6%)。
融360方面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2017年伊始,有不少银行提出了较高的发卡目标,部分银行制定的新增发卡任务量同比增幅超过50%,激进的银行甚至超过150%。从2017年A股上市银行年报披露的信用卡发卡量来看,民生银行增幅最高,同比达119%,工行增幅也突破100%。此外,兴业、平安、招商、中信、交行以及农行等都实现了50%的增长目标。
从信用卡贷款余额上来看,常熟银行增幅最快,截至去年底,信用卡贷款余额为18亿元,同比增幅超过八成。兴业、平安和浦发在此项中同样有超过五成的增长率。
常熟银行方面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坚持“三农两小”的市场定位,让该行积累了一大批小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三农客户,为信用卡贷款业务提供了客户基础。伴随着消费升级和公司向现代化零售业务转型发展进程的同步,信贷结构向零售业务调整,促使该行2017年信用卡和消费贷业务增长显著。
根据前银监会披露的数据,自2011年以来,商业银行的整体信用卡不良率一路上涨,从2012年的1.11%增长到2016年的1.9%。虽然2017年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数据还未披露,但从银行年报披露的相关数据看,除浦发银行上涨了0.11个百分点,各家银行的不良率都较2016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不良处理力度空前加强
在经历了过去几年不良攀升压力之后,商业银行风险化解成效开始显现,不良资产增速继续回落,资产质量逐渐企稳。2017年,银行净利息收入随着息差边际改善有所增加,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上游的周期性行业盈利明显好转。
从各家银行不良贷款数据来看,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26家上市银行中仅浦发、华夏和民生3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其余23家银行均呈现下降趋势。具体来看,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不良率不及1%,还有22家银行不良率在1%-2%水平,超过2%的只有浦发银行和江阴银行,分别为2.14%和2.39%。
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并非毫无征兆。2017年,该行成都分行曝出775亿元违规授信大案,被监管部门重罚4.62亿元。监管文件显示,浦发成都分行为掩盖不良贷款,通过编造虚假用途、分拆授信、越权审批等手法,违规办理信贷、同业、理财、信用证和保理等业务,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换取相关企业出资承担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的不良贷款。
这一记重罚暴露出浦发某些分行长期“零不良”的造假行为,浦发银行方面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将坚持实行“早暴露、早化解、早处置、早出清”主动防控风险经营策略,风险处置决心坚决、措施到位。
不过,从整体上讲,银行业不良贷款爆发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刘小峰表示,在强监管背景下,银行的风控意识增强,进一步加强贷款主体审查力度,助推不良贷款率下降。另外,宏观经济企稳也将推动银行资产质量趋于稳定。
记者注意到,农行在去年表现出较好的资产质量把控能力。2017年末,该行不良贷款实现大幅“双降”,不良余额1940亿元,比上年末下降368亿元;不良率为1.81%,比上年末下降0.56个百分点,降幅为26家上市银行之首。
在农行业绩发布会上,该行行长赵欢表示,2017年农业银行实现不良“双降”,且“双降”的幅度较大,原因在于经济较好的背景下,农行加快不良贷款的暴露和处置。2016年和2017年两年内,一共处置不良贷款超过3000亿元,2016年处置超过1400亿元,2017年处置超过1600亿元。
加快核销成为多数银行的选择。工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工行每年拿出700亿现金用于不良贷款的处置,每年处置不良贷款2000亿元。
资产质量向好令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较高的拨备覆盖率又为来年业绩增长提供保障。如此看来,上市银行正在走上业绩复苏之路。
[责任编辑:CX真]
- 因业绩惨淡首现清盘 大数据基金亟待优化升级 (2018-05-10)
- 东阿阿胶前景待考:业绩增速放缓 成本为核心难题 (2018-05-10)
- 上市券商4月份业绩分化:净利润环比增长最高至7倍 (2018-05-09)
- 比亚迪:丢市场份额因"太高端" 业绩差回款慢全赖补贴 (2018-05-09)
- 保险2017业绩:六成盈利35家亏损过亿 (2018-05-08)
- 上市银行掏4000多亿元现金分红 五大行占比超七成 (2018-05-07)
- 创业板全面回暖 内生增长将主导业绩走向 (2018-05-04)
- 煤企一季报业绩向好 分析师看好龙头企业全年业绩 (2018-05-03)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