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银行 > 业内资讯 > 正文

易纲:坚持基本开放战略 以开放来主动化解金融风险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2018-05-08 11:31

原标题:以开放来主动化解金融风险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中国一再向世界宣示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这一次是备受关注的金融领域。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称,扩大金融业开放正是中国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动选择,中国将继续坚持金融市场的基本开放战略。开放不等于放松监管,通过合理安排开放顺序,有序把握开放节奏,在开放过程中可以有效防控风险。

回顾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开放功不可没,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步伐也一直较快。不过比起制造业,金融领域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原因是担心过度金融开放会给金融体制带来风险,甚至对经济稳定造成影响。如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均存在对外资的持股比例限制,外资行与外资券商的持股比例限制为20%、49%,外资券商与寿险公司无法在国内设立独资公司等。

换言之,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已融入世界,推动并受益于全球化发展。但国内金融机构一直处于不完全市场化竞争的环境,国内金融行业一直以来的保护机制,虽然曾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但因为长期相对封闭,自身风险不断积累,资金“脱实入虚”、金融系统空转以及刚性兑付等问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埋下了隐患。

这种现状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刻,更为重要的是,主动开放也是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举措。

优化自身无疑是化解风险的重要方向,扩大开放将助推打造更加健康而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金融本质上说是竞争性服务业,竞争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近年国内金融业快速成长,无论是规模还是成熟度,都有明显改观,很大程度上缘于竞争越来越充分。竞争带来压力,压力推动进步,通过开放,吸引更多竞争者,特别是具有先进经营理念的外资金融机构,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国内金融业的效率提升。

也就是说,对于国内金融机构,金融开放必然会带来竞争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国内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风险控制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而且,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是双向的,中国金融机构也有走出去的意愿、动力和需要,近年国内金融机构陆续开展“走出去”,特别是服务于“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而且,从中国开放的历史来看,越是积极开放融入世界经济大势的行业,反而发展越好。以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为例,彼时对于中国诸多行业参与世界竞争信心不足,十几年的发展证明,中国成为入世和参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特别是当初信心不足的制造业。金融作为社会经济稳定运行的保障,多年来半封闭的状态让中国金融业发展颇为滞后,如今既已进入市场经济轨道,金融市场也有必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包括开放金融系统外资持股比例在内的金融业对外开放,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随着中国经济基本有能力抗击外来经济波动,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的时机也已到来。去年11月取消外资投资部分金融机构的持股限制,正是金融开放的重要一步,在今年4月的博鳌论坛上释放扩大开放信号后,日前中国银保监会推出了加快落实银行及保险业对外开放的相关措施,中国证监会亦宣布外资在证券行业的投资实现了“由参转控”,合资券商可逐步实现“全牌照”运营。

一国的金融市场发展与金融开放互相作用,如今国内金融机构需要担忧的不是外资进入,而是要修炼内功、提升能力,且扩大开放亦能促进金融机构加强内功的紧迫感,以化解金融风险。

[责任编辑:CX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